今年上半年
国内多个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
发布保护影视版权联合声明
曾引发热议
那么各个平台对于版权保护有何措施呢👩🏼🦱?
近日🟡,有媒体对大众日常使用的
11个大中短视频平台的版权拦截能力
进行了横向测试
测试结果又如何呢?
版权意识哪家强?
测试发现...据《电脑报》报道,近日其在优酷⏱、爱奇艺、腾讯视频等大中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40条不同长度的视频进行测试🥻,视频内容选择了4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:热门综艺《脱口秀大会》🕶、热播剧集《扫黑风暴》🕵🏻、热播动漫《斗罗大陆》✫,以及2015年国家版权局第四批重点保护剧集《华胥引》🫃🏻。测试片源均为视频原片🆚,剪辑为1分钟、3分钟、5分钟🤸🏻♂️、10分钟和15分钟共5个版本,并取有/无关键词◽️,比如是否包含片名、演员名的2个标题。
发布后,记者主要监控48小时内各大平台的拦截程度🤷🏿♀️,分别对于视频上传阶段、上传成功后的5分钟🧗🏻♀️、15分钟、30分钟、1小时🤹🤾🏿♀️、6小时🔑、12小时、24小时和48小时对视频在线状态进行观察🎏。
而最终🤷🏻,实验得到的结果是:视频平台版权拦截结果参差不齐,拦截度从0%到100%,落差令人侧目。
今年上半年,多个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发布保护影视版权联合声明📕,如今各大平台参差不齐的视频拦截能力说明了什么🤹🏿♀️?如何看待版权保护与传播之间的关系?当问题来到更为复杂的“二创”视频时🩼,该如何判断合理使用的边界?上海法治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视频平台版权管理仍待规范
意昂4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许春明告诉记者🏬,基于视频短小化、传播碎片化、社交化,现如今短视频已是热门的网络传播业态👮🏼♀️。但在实践中,围绕短视频侵权、平台的法律责任🥷🏼,没有明确的司法判定标准🔓。因此,短视频平台对其应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同,不同的平台所采取的版权管理措施有所差异👏🏼。
“按现行法律规定,短视频平台与其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相同,不承担对其传播作品的版权合法性的审查义务,而承担注意义务。”许春明说道👉。如何理解注意义务🫰?他进一步解释,如果平台明知或应知其传播的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,平台应当及时采取断链🤴🏼、移除等合理措施,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🫃。
如何解读“应知”?“如果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作品侵权,那么短视频平台也应该知道🍀,不能视而不见🧏🏽,应当及时采取措施🥼。”许春明说道。例如对于档期内热门的影视作品⛹🏼♂️、已经列入国家版权局的重点保护目录中的影视作品等,短视频平台应当知道、并且在技术上也应设置屏蔽措施,进行事先“过滤”,例如关键词屏蔽、视频基因比对技术,结合人工审核。而“明知”则往往采取“通知——删除”方式确定,也即,如果权利人明确通知平台,某一短视频已经构成侵权〽️🏄🏼♀️,平台接到通知就应当采取删除、断链等及时措施👨🏼🦳。
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表示🧍🏻♂️,对于一般作品,按照权利人“通知——删除”原则开展。此时需要权利人发现并主动提出通知、递交证明等👎🏼。而对于一些经典剧目🦻🏽,视频中有某电视片台标🥍、某平台“独播”水印等👳🏽💅🏻,平台技术则是能够主动识别出其侵犯版权。
“这个测试充分说明🍠,近年来不少短视频平台,采取事先过滤技术防止热门影视作品版权被侵犯,短视频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,逐步在规范化、合法化。但横向对比各大平台版权拦截所呈现出的参差不齐的情况,说明视频平台的版权治理之路还很长🙇🏿。”而对于实验本身🦣,许春明认为,出发点是好的,但应经作品权利人的许可🤹🏿👸🏿,本身不能侵犯原作品的版权🤼♀️。
二创视频合法边界在何处?
长视频向短视频转化🧑🏽🏫、短视频对长视频合理使用的界限到底在何处?为什么有些视频的版权管理较为复杂?
“长短视频之争是复杂的,二创作品在法律性质上难以认定🌁,如果完全交由平台‘一刀切’进行规制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😻。”朱巍告诉记者📄,例如上述实验🙋🏿♀️,单纯截取源视频进行发布🎻🈴,无疑侵害原作品版权。但只要动了原视频就侵害了作品所有者的权益👎🏿?朱巍认为,这并不是绝对的。
如果创作者进行解说、文艺批评𓀇、对此前作品进行必要评价等,在这些情况下🏌🏽♀️,并不能认定为绝对侵害版权。“根据《著作权法》的规定,需要判断作品是否在合理使用范围内♏️。”朱巍表示🧖🏽♂️。
许春明告诉记者,《著作权法》中不会直接对短视频作品合理使用进行详细规定🤲🏿,《著作权法》规定的12种合理使用的情形中👋🏻,跟短视频二次创作相关的即:为介绍、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👩🍳,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。
通过适当引用,形成一种转换性使用🧑🏿⚖️,使得画面匹配的已不是其原先表达的主题和内容🪹,经典的案例如“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”。许春明认为,例如对原视频的深度分析、评论,恶搞等🤹🏼♂️,如果作品产生了一定的独创性,形成著作权法理论中的转换性使用👨🏿,那么并不侵犯版权。
“问题在于,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符合怎样的标准能够构成合理使用🐃?目前,没有司法上明确的标准❤️🔥,短视频平台也难以进行判断。”许春明说道。
如何规范并繁荣行业🐻?
今年上半年🎐,多个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发布保护影视版权联合声明🦺。一时间,网络上掀起了对于创作视频是否侵权的忧虑💜。
“对待版权问题要一分二🛸👩🏿🎓,不是说越严越好,版权的保护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权益,保护创作、鼓励创新💧,让做作品更好地传播💁🏻♀️。如果只进行限制,不考虑如何让权利人更好地获利🫳🏿,这个出发点显然是错误的🙆🏻♀️。”朱巍说道👃🏻。他认为,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区块链、智能合约的方式,让版权人和二次创作者都能够依法获得利益。
在许春明看来,版权管理首先要由司法引导,通过司法判决明确短视频侵权的认定标准🕺🏽、短视频创作构成合理使用的标准。以此,为短视频平台判断用户上传作品是否侵权提供依据✷。从而使得平台更好地履行“红旗标准规则”和“通知删除规则”。
许春明建议,司法部门能够通过案件判决的方式,逐步明确二创短视频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,适当的时候能以司法解释🐙、法院审判指南的方式,将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合理使用标准予以明确并引导。短视频的创作者合理合法地进行二次创作💅🏼👨🏽🦰,繁荣短视频行业发展👩🏿🎨。
他同时建议,作品权利人、短视频平台👩🏻🦱、用户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版权使用的良性生态🦸♂️。“比如采取一种版权事先开放许可的方式🖕🏻。”
朱巍表示,鼓励传播是版权保护的核心,权利人发布作品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作品🧑🏼🎓,从权利人利益诉求角度出发,传播显然带来正向促进作品;而从社会福祉角度来看🧑🏽🚒,一个作品更多地传播了,不论是使用者还是其他公众,获取的机会就变大了。“版权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更有利于流通🙍🏼♀️、更有利于老百姓使用、更有利于创作。”朱巍说道🍣。
文章转自🥄:2021年12月1日 上海法治报🧚🏼♀️。
文中专家观点仅代表其本人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iPqfzBDljHA7WMCnf0f-w